湖南之窗醴陵讯(通讯员 汤检)为促进学校青年教师的稳健成长,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进一步加强学科组建设,助推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醴陵四中于10月21日下午举行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仪式,并召开了教研工作会。会议由李和平副校长主持,学校领导王辉校长、彭林副校长,教科室主任周勇辉、德育处主任晏凌云、全体学术委员、教研组长及“青蓝工程”结对师徒与会。
首先,晏凌云对2021-2022学年度“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工作进行小结,他从班主任工作、见习班主任工作和教研工作三个方面对上一学年度青年教师成长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宣读了根据量化考核评出的上一年度“优秀师徒”名单。
接着,教科室副主任汤检明确了“青蓝工程”导师和徒弟各自的基本职责,并宣读了2022-2023学年度“青蓝工程”结对师徒名单。
唐玉斌老师作为2022-2023学年度“青蓝工程”徒弟代表发言,她十分感谢学校提供“青蓝工程”这一平台,并表示今后会虚心向师父学习,多听课,勤反思,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争取早日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
师父代表李能谈到,他曾是“青蓝工程”的受益者,现在作为师傅,他将毫无保留地教导徒弟,并表示自己将和徒弟携手,不断超越自我,成就自我。他还建议青年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研究中来。他强调,教研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可以体会到职业成就感。
周勇辉以“聚焦‘三新’,夯实常规,做优教研”为题,从分层“学”到分组“研”,再到踏实“做”三个层面,对学校2022年下学期的教研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旨在抓住“三新”改革的契机,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利用校本研修推动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我校教师的教研水平,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李和平强调:科研兴校,教研先行。青年教师作为学校的生力军,应当将教研当成一种习惯,不断修炼教师的专业素养,收获职业自信,让职业生命更具活力。同时,他谈到名校之“名”,不在大楼而在“名师”,期待青年教师在师父的引领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争取做到一年合格,三年成新秀,五年成骨干,十年成名师,为醴陵四中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王辉指出,师父是青年教师“观”世界的窗口,学校为青年教师搭建“青蓝工程”这一平台,旨在期待青年教师趁最好的年纪,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内化于心,不断丰满自己的羽翼,成为广博精深的教师。同时,他认为教研工作不仅需要研“方向”,研“方法”,更需将“教”与“研”进行有机结合,以研促教,以教辅研,扎实开展教研工作,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有一种精神,叫薪火相传;有一种匠心,叫相互引领。本次“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和教研工作会,不仅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平台,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后备人才,更为学校适应“三新”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扬起新的风帆。“师者,国之重器”,教育是立国之本,教师是中流砥柱,一批好教师成就一所好学校。学校的教研工作满载着我校全体教师的美好憧憬,全体四中人定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努力推动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焕发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