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湘潭
2005年11月,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与湘潭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分期建设湘潭吉利汽车制造基地,与吉利集团“产品同步开发、同步生产、同步销售”。
2006年3月,吉利汽车湘潭生产基地破土动工,12月正式投产,仅用9个月时间,创造了在一片荒草野地上,建起一座具有国际化生产水平的现代化汽车工厂的奇迹,首辆吉利金刚轿车成功下线。到2009年,吉利汽车产值过50亿;2013年产值迈过百亿大关;2018年缤越车型上市,成为该基地第二款总销量破百万辆的车型,出口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企业累计产销170万辆,总产值超1520亿元;2023年,首台“湘潭制造”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超级VAN正式下线。2024年初,吉利汽车湘潭制造基地新能源乘用车及电池项目正式开工,同年9月,全新纯电轿车吉利星愿量产,并在法兰克福车展上代表中国智造亮相,10月正式上市,引爆市场。
吉利自2006年进驻湘潭以来,累计总投资超130亿元,产销整车超264万辆,实现总产值近2550亿元,多年成为全省民营企业纳税前十名。
在吉利汽车“火车头”带动下,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进驻湘潭,拉开了湘潭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大幕,迎来了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车、从单一车型向乘用车与商用车并举、从传统零部件向新能源电池产业的深刻变革。
“链”式崛起
近年来,湘潭市瞄准全省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内的“4×4”现代化产业体系,凭借相对完备的新能源和汽车产业链,坚持“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打造长株潭新能源汽车城,湘潭新能源和汽车产业成功进入全国汽车产业集群50强行列。
汽车产业集群何以从无到有,由大到强?
离不开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湘潭市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高位推动,每年多次率队到吉利控股集团总部拜访、对接、招商、洽谈,促成湘潭吉利推陈出新,不断从低端到高端,从燃油车到新能源升级迭代。成立中共湘潭市新能源和汽车制造产业链委员会,定期走访调研、召开调度会议,助推本地汽车零部件企业与长株潭整车企业配套,借船出海。2024年,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家年出口金额突破50亿元的整车企业。
离不开头雁企业的引领。
吉利汽车在湘潭经开区蓬勃发展,搅动一池春水。从整车研发生产销售到零部件供应,众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选择“落子”湘潭,恒润、远程,以及舍弗勒、拓普、麦格纳、地通等零部件制造企业纷至沓来,形成环环相扣的供应链集群。目前已有吉利乘用车、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恒润新能源乘用车三大整车制造基地,以及屹丰、毓恬冠佳、铭昊等相关配套及零部件企业80余家,形成了涵盖汽车研发、设计、检测、整车制造、零部件配套、教育培训等环节的汽车产业链,整车与零部件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近地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集聚效应逐渐显现。
离不开工业积淀的积累。
目前,“特种钢及加工、电动汽车、先进电池”新三样正在为湘潭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赋能:湘钢的汽车用钢、特种用钢等新产品相继投产,湖南裕能作为国内主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已成功上市,吉利新能源乘用车、神盾电池两个项目迅速落地……同时,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湘潭市深入推进“三改一扩”行动,引导企业抢抓政策机遇,加快“智改数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企业整体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吉利、屹丰、地通等多次入选国省智能制造示范名单。
离不开创新政策的扶持。
《湘潭市支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2023—2025年)》《湘潭市支持先进储能(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2023—2025年)》等政策陆续出台,为我市的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持和保障。同时,湘潭以低效用地再开发国家试点为契机,开展土地处置盘活“三年行动”。通过全面清理招商入园协议、摸排企业亩均效益,建立以亩均效益为主的综合评价体系,精准匹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保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用地需求。
“吉利LCV项目就是以制度变革引领模式创新,以模式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案例之一。”湘潭经开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罗俭告诉记者,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湘潭基地所使用的地块,之前还是某僵尸企业的闲置地块,借助引进吉利LCV商用车契机,我市创造性全面盘活闲置土地244亩、闲置厂房6.75万平方米,闲置资产活了,“价值洼地”变身“产业高地”。
离不开营商环境的优化。
湘潭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一号工程”,以更加精细化的工作举措服务好企业发展、项目落地。在湘潭经开区离吉利汽车不到一公里的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负责人高飞经常下到车间与不同入驻企业交流,了解其生产经营和配套需求。他告诉记者,“目前园区来势喜人,受益于良好营商环境,当前招商入住率达到100%,未来将引入一些高精尖的企业来到园区,加快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提高本地产业配套率”。
湘潭市塑造“湘潭服务、相当专业”品牌,通过建立“政府高层+企业高管”“专题调度+专业服务”“要素保障+政策扶持”工作机制,用心用情解决项目用地、用工、用能等各种要素需求,推动项目快上马、早投产,去年以来累计推动解决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各类问题1249个。
如今,湘潭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从研发、检测到整车、零部件、销售、培训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本地配套率达40%以上,集聚效应日益凸显。2023年,湘潭汽车产业集群跻身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在吉利汽车湘潭制造基地,现场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智能物流机器人在总装车间内有序穿行,精准传递不同车型所需的零部件,实现多款车型混合生产,平均每55秒下线1辆整车,科技感十足,未来感满满。
为帮助传统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向新能源领域大步迈进,湘潭市出台实施《关于加快新能源(含醇氢电动)商用车推广应用的若干措施》,继续发挥“两重”“两新”和“三改一扩”引导政策,全力推进的“长株潭新能源汽车城”项目,预计将构建乘用车整车区、商用车整车区、专用车整车区、未来汽车整车区、零部件配套区以及相关生活配套,做大做强长株潭汽车产业集群。目前已初步形成吉利乘用车和吉利LCV商用车等整车制造基地。力争到2025年汽车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整车产量达到50万辆。
此外,湘潭理工学院和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相继成立,为产业链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湘钢、湖南裕能等企业也在材料和电池领域为新能源汽车保驾护航,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2024年,湘潭市汽车产业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车、从乘用车向商用车、从生产汽车向车用新能源电池“一路疾驰”,轻型商用车实现量产,各类整车年产量达32万辆。
2025年是奋力拼搏、奋勇向前的一年,湘潭汽车产业正以“先锋”的姿态,不断向高端“进阶”、向智能“革新”、向绿色“升级”,超千亿级“汽车之城”其势已成,其兴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