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其事业必暗合其初心情怀。——题记
有人为公司送米,下楼去看时,来人已经在卸。头顶光光,身量不大,却倍有劲,八十斤的袋装米,从车上一拎就下来。虽然戴副眼镜,斯斯文文的,模样却证明是个地道的农民无疑。米的包装有些异样——米色布质,还吊个牌牌,是那种复古而贴心的样子。我想,这米老板还有些意趣,定是个端重儒雅之人。但送米人一开口,我立马惭愧地知道,他就是醴陵市稻田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昭华。这实在有些意外,我一时难以把硕士董事长与眼前人瞬间重合起来。
中午,吃着新米做出的米饭,只感觉软糯甘甜,香满唇齿,还带嚼劲。满桌人惊呼不已。刘老板微笑着接受赞美的同时,讲起了自己的经历和这米的故事。
一
1978年,刘昭华出生在东富镇东富村。父母常年躬耕于垄亩,全家刚够温饱。好歹读完大学,考入深圳某公有教育集团,常年做些招生培训工作,一呆就是十几年。期间通过自己努力,又在武汉科技大学完成MBA硕士学位。但之后,单位改制重组,刘昭华毅然脱离单干。几年下来,钱是赚了点。但当在家得闲静坐,望着深圳的繁华与热闹,刘昭华心中却总无法安然,似乎总有一种失落涌上心头。失落了什么呢?刘昭华自己也不知道。2013年,湖南大米镉超标事件突然曝光,湖南米价格跌到冰点。此事就仿佛在他心中猛然丢了颗炸弹,炸得浪花四起,心潮难平。这个远离故土的农家儿子脑海中突现家乡的一切,那么清晰,那么优美,那么多情!那么令人神往而心痛。家乡的土地都怎么啦!?
不久,遇见一朋友。刘昭华闲谈与之论及湖南米之事,朋友一句话犹如醍醐灌顶:湖南米已经是处于谷底,再差也就这样了,一句话,它不可能再差了。
沉默了几天,刘昭华作出了这辈子最为开心而正确的决定,以后的成功,连他自己也没有料到来得如此之快。
处理好深圳的事务,安置好家人。2015年他毅然独自回到醴陵老家。随即与村上接洽,流转农田15亩。一时间朋友亲戚议论纷纷,有质疑的,有嘲笑的,更多的是看笑话的。有人笑道:“我们自己的田都不想弄了,稍有门路和出息的谁会来干这个,恐怕他在深圳是真的混不下去了吧!”
为了站稳脚跟,刘昭华知道,在农田里经营什么?怎么经营?首先应注重什么?很重要!因为他资本并不大,亏不起,第一轮操作必须要一炮打响。调查市场,发现青蛙价格正劲。多年的在外历练,养成了他杀伐果断的性格。他没有多想,马上决定养青蛙。于是,投资20多万,调来青蛙种苗,同时15亩地迅速被围起来。对于养青蛙,刘昭华完全是个门外汉,他只得静下心来,边学边干,书都翻烂好多本。也许运气还好,他这一年便收回投资还赚了10多万。虽然每天的田间管理很累,太阳狠毒,皮肤很受伤,但这一切都有了回报。
首次的成功给了刘昭华极大的信心,仿佛一条康庄大道已经展现在眼前。第二年便扩大规模,请了几个员工,迅速成立株洲市醴陵东富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村民们从嘲笑到羡慕到佩服,观念一直跟着刘昭华在变。最终见有利可图,一窝蜂纷纷效仿。但祸不单行,福无双至。连着几天的大风,把围挡全部摧毁,待花了60多万大价钱恢复后,青蛙又发歪头病,一年下来,净亏120多万。刘昭华看着那遍地的小小青蛙尸体,一言不发,发了几天呆。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于一个不甘寂寞,永远不失斗志的人来说,否极必将泰来!
二
2017年,刘昭华参加了醴陵市好润学校农业技术培训班,又一位朋友的话给他指明了方向。这位朋友即是授课的湖南农科院的一位副教授。副教授听了他的经历和他的想法。笑道:“不管你之前养青蛙赚不赚钱,但发展一定有限。农业要说根本还是在大米。没人会每天去吃青蛙,但大米却是一日三餐都要。青蛙是口味菜,大米是刚需。只有大米才能令你有所发展。而湖南大米要振兴和正名,现在政府已经对此非常重视,急需有胆识之士参与进来。”
其实刘昭华一直未忘记回乡的初衷,一直在寻找大米的新品种和新技术。因为原始的品种与方式肯定得不偿失,毫无前途,而且土地含镉的因素依然无法避免。
副教授一席话说得刘昭华心潮澎湃。
之前,在养殖青蛙的过程中,他就想到青蛙是水稻的卫士,如果在养殖青蛙的田里,种植水稻,那水稻就不需要打任何农药了,将是正宗的绿色食品。刘昭华把这意思与教授交流,教授不禁大喜。原来刚好专家手上有一个“水稻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获得了2014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一个环节就用到了青蛙防虫。这种不谋而合,给了刘昭华极大的信心。
通过与专家商讨,开始了以“稻蛙渔共生、蜂蛙灯结合”的“稻田+”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什么是稻田+模式呢?
“稻蛙渔共生、蜂蛙灯结合”的“稻田+”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基本原理为:利用生物之间的共生互利关系,在稻田中通过人工微调,增加生物的多样性,进行防虫、防病、施肥。具体表现为:在种植优质水稻的同时,在稻田里放养密度合理的青蛙、鱼,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生态系统,水稻为青蛙、渔提供天然的栖息场所和丰富的食物来源青蛙、渔在吃掉大部分害虫的同时,它们的排泄物也为水稻生长提供了有机肥料。
针对二化螟、卷叶螟的卵块不易消灭的现象,则利用赤眼蜂的寄生属性进行生物防治,即微小的赤眼蜂钻进二化螟、卷叶螟的卵块,把卵产在二化螟、卷叶螟等害虫卵内,没有被寄生的卵孵化后则变成蛾类飞出来,但蛾类都有趋光性,于是又可安装诱虫灯进行物理诱杀。针对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喷洒诱导素进行诱导,诱导水稻产生对病害有抗性的酶及其他物质,同时在种植的过程中保持合理的种植密度,水稻的这三种病就不会轻易发生了。
通过生物、物理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稻田主要病虫害立体式防控体系,这样既种植了优质水稻,也养殖了蛙、渔等经济水产动物。在全过程中不施任何化肥与农药,既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又能提高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生态下,土地污染将逐渐消失,镉将在长期有水状态下固化和流失,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照着做,一切将水到渠成。
刘昭华综合各方意见,选取湖南水稻研究所的常规稻“浓香32”、玉针香进行种植,在技术方面他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微调。插田后,秧苗返青,就放小鸭吃草。待禾苗长到50厘米高时,水稻已经满行,即放青蛙,每平方放1-2只,即每亩1200只左右。如此,整个水稻生长成熟期便形成一个良性而有效的绿色生态链,避免了任何药物的使用。整个一季,刘昭华基本都穿行在田间,时刻掌握田间动态。待成熟季时,对自己出产的米如何定位,如何定价,如何营销,其中的冷暖艰苦,刘昭华从未与人说。
三
天道酬勤。刘昭华成功了。当年出产优质大米20万斤。望着雪白的米粒,刘昭华百感交集。2017年公司被评为“醴陵市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四星级企业”和“农村美德模范企业”,同时也被评为“省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和“全国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水稻+青蛙’示范基地”。
但刘昭华的心大得很。2018年4月,在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与醴陵市农业局的指导下,刘昭华迅速成立了醴陵市稻田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出任公司董事长。公司下设一所培训学校及22个分基地,从事稻田综合种养的面积达560多亩。如今东富基地流转稻田1100亩,拥有8口池塘,投资16万元专门用来储水,还专门请了一个贫困户割草养鱼。公司现在对接了东富村的60户贫困户,涉及200多人,雇佣员工20多人,一年发放工资20多万元,有力地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也改善了周边的环境,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的扶贫事业。
同时,稻田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不断向外地输出经验与技术,分别在湖南、贵州、广东、广西、江西五省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到2019年底推广面积达4000多亩,在当地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特别是在省级贫困村洞口县大屋乡的岩龙村和桐山乡的椒林村,该模式得到了湖南轨道交通集团与太平洋保险公司湖南分公司的高度肯定。
稻田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以“稻田+技术应用与推广”参加株洲市的创新创业大赛和湖南省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分别获得了三等奖和优秀奖。
刘昭华说,今年已入不惑之年,事业可期,该静下心来做点事情了。他最大的感染力是他的自信。“全民的食品健康是大事,绿色生态在全世界都是一种必然趋势,虽然我们国家起步滞后,但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一定可以迎头赶上。”他说这话时眼睛发亮,全身都充满光芒。
他壮言:公司到现在以注册两个商标,三项专利,今后十年将全心全意推广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满足人民对健康安全食品的需求,打造湖南优质米经典品牌。
刘昭华这人实在太实在!对于推管,刘昭华新年有新计划,最吸睛的方式是:只要购买大米,田里所有附加值的产品,鱼呀!龙虾呀!泥鳅呀!黄鳝呀等都免费赠送!而且在他的预见中,绿色防控这一技术和理念,必将在他推管的地方形成一个个休闲度假消费商圈,给农民们带来多种商机。——也许,这才正是他毅然回乡的初心情怀!
刘昭华是个爽朗而健谈之人,他经常摸着自己的光脑壳笑说,我的光头能证明我没把除草剂和农药打在田里,而是打在了我头上,我的米,请大家放心享用。
链接: